“可以留名于后世”
近日,读到林锦成主编的《南粤红棉:广东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纪念文集》(羊城晚报出版社,2025年1月),该书的主角是高恬波,一名底层的无产者,走投无路之时,在共产主义的教育启蒙下走上革命道路,成长为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,为妇女解放和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。
近日,读到林锦成主编的《南粤红棉:广东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纪念文集》(羊城晚报出版社,2025年1月),该书的主角是高恬波,一名底层的无产者,走投无路之时,在共产主义的教育启蒙下走上革命道路,成长为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,为妇女解放和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。
被甩十二年后,她带着央视女主和国际奖杯杀回来了,前夫却陷在新剧差评里
拟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转设为广州传媒学院、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转设为南粤学院,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立广东工业职业技术学院。
1972年8月27日深夜,中南海西花厅的灯还亮着。电话铃突兀响起,值班秘书只说了一句:“广州医院来电,何香凝先生情况极危。”周恩来搁下文件,披衣出门。那一年,他的病情同样被诊断出来,可他一句没提,只匆匆向机场打招呼,连夜飞往广州。
不少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:建国前夕,两位革命前辈念及旧情,为曾投身革命的陈璧君恳请宽大,毛主席同意只要她写认罪声明便可出狱,可陈璧君拒不认罪,最终病死狱中。
“张荔英·此心安处”展出了艺术家张荔英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62件画作及80余件珍贵文献,串联起她40余年的创作与生活。作为新加坡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,张荔英的一生恰是一部流动的文化对话史。纵使早年历经家国与世界的剧烈动荡,她始终坚守艺术信念
何香凝先生(1878年-1972年),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社会活动家、艺术家。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,她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,以画笔为武器、绘丹青以明志。新中国成立后,她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国家建设,其艺术创作也进入全新境界。
瘦得只剩一把骨头,手腕上的青筋暴着,手里却死死攥着张泛黄的纸——五年前宋庆龄和何香凝联名写来的信,钢笔尖划的裂痕从“认罪”二字一直扯到页脚。
廖仲恺的家国意识,始于华侨父亲在异国的生存困境。1877年他生于美国旧金山,父亲廖竹宾是广东惠阳贫苦农民,因晚清家乡灾荒远赴美国,在旧金山经营杂货铺时,常因排华法案遭白人商贩排挤、官吏刁难。年幼的廖仲恺多次目睹父亲为保住店铺,不得不向当地势力低头,父亲常对他说
“国运繁荣渡白头——何香凝艺术精品展”正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(东厅)举行。该展览自9月8日开幕以来,精选何香凝艺术生涯各时期代表作50余幅,辅以珍贵文献资料40余件,系统呈现其艺术创作与革命生涯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。
因为蒋瑶光不仅继承了陈洁如一笔丰厚遗产,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富婆 ,而这背后,还有着一段段复杂且动人的故事,涉及亲情、时代与命运的交织。
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何香凝艺术生涯各时期代表作50余幅,辅以珍贵文献资料40余件,通过“国魂招得睡狮醒——觉醒年代的革命呐喊”“铁骨冰心正义持——烽火岁月的气节写照”“东风和暖胜西风——社会主义建设的艺术抒怀”三个板块,系统呈现其艺术创作与革命生涯交相辉映的壮丽画
#国家大剧院推出何香凝艺术精品展#由国家大剧院与何香凝美术馆联合主办的“国运繁荣渡白头——何香凝艺术精品展”今天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开展,精心遴选何香凝先生艺术生涯各时期代表作50余幅,辅以珍贵文献资料40余件,系统呈现其艺术创作与革命生涯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。何
何香凝先生(1878-1972)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社会活动家、艺术家。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,她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,以画笔为武器、绘丹青以明志。新中国成立后,她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国家建设,其艺术创作也进入全新境界。